最大國:斐濟是在華設館南太國家中之最大國家:
區域中心 聯合國、歐盟、PIF及其他國際組織、PIF、使館之所在、海空運輸中心、區域教育中心。
最大觀光國: 斐濟素有「南太平洋的珍珠」之稱,觀光客最多、旅館最多、航線最多、好萊塢影星及皇親貴族名流最愛的度假地。
舉世聞名: 舉世聞名的Fiji Water斐濟水,是歐巴馬總統的最愛!斐濟美麗清純的景色也是許許多多好萊塢電影取景拍攝之地。
遠洋漁業中心:中華民國約有200艘漁船以斐濟為運補中心。 國家(The country)![]() ![]() ![]() 政府Government斐濟為英國殖民地近一世紀,於1970年獨立。三權分立︰國家領導人為總統,國會為兩院制、行政機關為內閣制。行政機關最高領導人為總理。
雙重或多重國籍 斐濟政府於2009年7月6日正式通過承認斐濟公民可擁有雙重或多重國籍。 更多有關斐濟政府資訊 請進入 經濟Economy斐濟GDP國內生產總值(PPP購買力平價)近37億美元,全世界第169名,人均GDP為$4,200美元,全世界第155名。在太平洋島嶼國家(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中,僅次於PNG。 斐濟經濟以觀光、農業、漁業、林業、礦產業為主。 斐濟是個觀光大國,每年有60~80萬旅客到此觀光。 漁業對斐濟經濟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不但是本地居民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也是就業和外匯收入重要項目。斐濟是太平洋最主要的鮪魚捕撈船隊作業基地,此地冷凍大多為華人所經營,台灣豐群公司(FCF)並與斐濟政府合作設有此區最大的罐頭加工廠PAFCO。 主要農業經濟作物為:甘蔗、椰子、卡瓦(Kava)、樹薯(cassava)、芋頭(taro) 、木瓜。 林業則以檀香(sandalwoods)桃花心木(mahogany)、斐濟松木(Fiji Pine)為主要出口項目。 礦業,則以舉世聞名的Fiji Water斐濟水及金礦為主要出口。 史地風土歷史History1643年,荷蘭探險家阿貝爾·塔斯曼Abel Tasman發現斐濟,是首位發現的歐洲人。 1774年,庫克船長接近斐濟但未登陸。 1874年10月10日,斐濟成為英國殖民地。 從1879年到1916年的約有 6 萬多名來自印度的契約勞工,進入斐濟為歐洲人所擁有甘蔗園工作。 1970年從英國獨立,首任首相是Ratu Sir Kamisese Mara 1987年實施共和制,以總統取代總督,其國家名稱也從當時的「斐濟自治國」改為「斐濟共和國」Republic of Fiji 1990年通過新憲法,首任總統為 Ratu Sir Penaia Ganilau. 1994年1月18日 Ganilau總統於1993年病逝於美國,Ratu Sir Kamisese Mara於是宣誓繼任總統及三軍統帥. .1997年改為現在的國名「斐濟群島共和國」Republic of Fiji Islands. 地理Geography
斐濟主要本島為:本島 (Viti Levu),面積達10,429平方公里,是斐濟人口及大多數工商業集中的地方;接著,面積達5,556平方公里的第二本島是大地島(Vanua Levu)。第三本島是塔妙妮島(Taveuni),面積470平方公里;其他本島有坎達武島(Kadavu),面積達411平方公里。 主要都市位於本島上,首都蘇瓦(Suva)即第一大城,第二大城勞托卡( Lautoka ),這二大城市皆為南太平洋有名之商港;第三大城南迪(Nadi)亦即國際機場所在地,為觀光客聚集最多之地方。 斐濟為南太平洋的進出的門戶、區域中心︰如海空運輸中心、教育中心等。目前有斐濟航空、澳洲航空、紐西蘭航空、大韓航空、大陸航空、維珍集團下的V Australia及Pacific Blue等航空公司直飛。 時區Time Zone斐濟的時間比台灣快4個小時,比澳洲快2個小時,與紐西蘭則零時差。氣候Climate斐濟沒有明顯的四季,屬熱帶及亞熱帶之混合,終年如夏與大溪地及夏威夷氣候也相似。夏季時會有熱帶颶風掃過。以下為斐濟氣候要點:(1) 乾季和雨季: (2) 東西大不同: (3) 海面溫度: (4) 可前往下列網站,取得即時的官方陸地及海洋氣象報告, 動植物Flora/Fauna斐濟的動植物在具有特殊科學價值,因為在已確認的476種本土植物中, 10%被列為特有生物(endemic forms),也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相同的物種。斐濟也有一些罕見的爬蟲類和鳥類,例如斐濟冠鬣蜥Crested Iguana。 其他稀有的物種包括斐濟標蛇Fiji burrowing snake、斐濟海燕Fiji petrel等等 人種People全國人口約為93萬人,識字率高達94%。 斐濟原住民indigeneous Fijan or i-taukei約佔56 %,印度裔斐濟人佔36 %,其他8%則是華人、白人、歐亞混血及太平洋島國人種組成。 斐濟人屬於南島語族(Austronesian)的一支,但斐濟人自認為先祖來自非洲埃及,屬於黑人。嚴格說來,大多數傳統斐濟人為美拉尼西亞人種(Melanesian)與波尼西亞人種(Polynesian)之混合,膚色為咖啡色,體格魁偉。 印度裔斐濟人(Indo-Fijian)十九世紀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為種植蔗糖大量引進的印度勞工,合約期滿後自願留在斐濟,從此落地生根。對斐濟文化添加了豐富的色彩,如香料、布料、語言、舞蹈、音樂、宗教(六成印裔斐濟人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印度教)。 華裔斐濟人(Chinese Fijian)大約在十九世紀末廣東人就到斐濟作檀香、海餐的貿易。很多村落的第一家店鋪都是華人開設的。 密克羅尼西裔(Mirconesian)拉比島 Rabi Island拉比(Rabi /Rambi)島剛好位於大地島東北部海岸。拉比島居民是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n) 後裔,最初來自吉里巴斯國(Kiribati) 的巴納巴島(Banaba Island)。巴納巴人首度在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落腳在拉比島,說的是吉爾特堤斯島語(Gilbertese)。 波尼西亞人裔(Polynesian)科爾島Kioa Island科爾島(Kioa Island) 位於斐濟北邊外島海岸,面對著布塔灣( Coast of Vanua Levu)。科爾島民原本是吐瓦魯島國(Tuvalu)的波利尼西亞人的後裔 (Polynesia)。1947年時,吐瓦魯島上的人斐伊托波人買下科爾島(Kioa)。科爾人向來以他們編織的工藝品和高超的釣魚技巧為名。科爾人(Kioan) 搭乘傳統手工製作,外舷(outrigger)獨木舟(canoe)釣魚。 科爾島(Kioa) 是私人島嶼,造訪之前,您必須先取得島民的許可或取得島民的邀請。 塔泰探險號郵輪(Tui Tai Adventure Cruises) 也可代為安排造訪科爾島行程。 羅圖馬島 The Island of Rotuma羅圖馬島(Island of Rotuma)是距離斐濟北部450公里的火山島。羅圖馬民擁有相當活躍的波利尼西亞(Polynesian)文化,以及擁有和斐濟迥然不同的歷史和語言。島上有美麗的純白沙灘、豐沛的火山土壤,孕育出鮮美曼妙的新鮮水果以及塊根作物。羅圖馬島(Rotuma)在1881年割讓給英國,在英國統治下成為斐濟的一份子。今天,許多羅圖馬人(Rotumans) 仍生活在斐濟的本島(Viti Levu)上。 搭乘飛機或船舶可抵達羅圖馬島(Rotuma)。每個星期太平洋太陽航空有2個航班從南迪(Nadi) 機場出發,飛行時間約2小時。您也可以先從蘇瓦(Suva) 搭乘西方船運公司的船到羅圖馬島(Rotuma),全程約36小時。 太平洋太陽航空Pacific Sun 專線: (679) 672 3016 西方船運公司Western Shipping蘇瓦(Suva)分處 專線: (679) 331 4467 文化Culture傳統斐濟人天生就會唱歌也愛唱歌,村落中時常可聞一人聲起,就有多人合唱的歌聲局高低低時則四部,時則六部合唱多時可達八部合唱,不管人數多寡,和聲總是悠揚而純淨。高亢的歌聲更體現了島國悠閒逍遙的情調。 讓人吃驚的是,男人不但戴花,而且也穿裙子。裙子在這裏被稱做“Sulu”。戴花、穿裙子等等奇怪的另類行為,讓遊客充分感受到這個島國的風情 傳統歌舞「米克Meke」是村人宴饗賓客的表演,年輕的男子跳著氣勢雄壯的勇士舞,年輕女子則以柔媚的手勢配合身軀擺動舞蹈著,其餘村人用長短2節竹筒為樂器,敲擊節奏並和聲唱出傳統歌謠,就像一場聯歡大會,以斐濟人的好客善良,與來自不同文化的遊客交融在一起。 傳統飲食Food and Drink以前,卡瓦( kava )是在出征、村落聚會、表演米克時飲用,成為一種聚會儀式,象徵與祖先神明溝通或賜予神力。友人說:「沒飲過Kava,就像沒來過斐濟」。Kava從前是男人的專利,現在則成為像啤酒一樣的社交飲品,喝Kava聊天,天南地北是斐濟人休閒。與酒類會讓人興奮不同,Kava的含有鎮靜劑(tranquilizer)成分,有放鬆減壓之效,喝多了會想睡覺。入口有草藥味,舌頭端上有輕微的麻麻感覺。 ![]() 當地居民通常以窯烤大餐(lovo)招待客人,是一種斐濟傳統食物烹調法。將洗淨的樹薯、芋頭及魚肉分別用椰葉包好,放上事先燒熱的石板上,再蓋上椰葉悶煮。有點像台灣的悶蕃薯,煮出來的食物清淡而帶有一股椰香。窯烤(lovo)煮熟後,大家坐在竹席上以手抓食。這種傳統餐在一般大飯店及村落中都可以吃到,這種反璞歸真的感覺非常值得大家來嘗試及體驗。
此外,以椰子為容器的「KOKODA」,也很特別。Kokoda是一道開胃冷盤料理。首先是將新鮮魚肉,加入沙拉、蔬果及椰奶佐料,酸酸甜甜,非常開胃好吃。由於斐濟為海島,魚蝦蟹貝自然新鮮,物美價廉,各類海產應有盡有,保證能滿足眾饕客。 特色衣著(Clothing)![]() 斐濟人通常穿著Sulu上教堂、參加宴會及上班,這是傳統斐濟人最莊嚴正式的穿著。每當斐濟男人穿著Sulu時,經常被遊客誤以為是裙子,它其實是一片布圍繞於腰間,看似一條裙子。 傳統建築(housing)Bure傳統茅草小屋 是斐濟傳統的建築。牆壁及地面皆以自已製作的竹蓆鋪設,涼爽又舒適。由於以部落方式聚居,每間小茅屋就是一個家庭客廳、臥室及飯廳。如果你路過好奇探頭張望,熱情善良的斐濟人會邀請你入屋坐坐,千萬不要拒絕,大方的脫鞋入室席地而坐,你會發現他們只想與你閒聊家常。有的村落甚至開放給觀光客住宿,讓遊客親自體驗傳統斐濟式的生活。 在某些部落中除了一般居住的茅屋外,還有一座全村最高的茅屋:Burekalou,是村中與神溝通之場所,另外還有一座主屋(Main House),為全村集會之所。 宗教Religons當地有不同語言之報紙、電視台及廣播電台。以宗教為例,斐濟當地人信奉基督教、信奉印度教、信奉天主教、信奉回教及信奉席克教。
語言Languages英語為官方語言。然而,斐濟語(Fijian)和印地語(Hindu)也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斐濟原住民有自己的方言,不同省份各有差異。印度裔斐濟人也有自己獨特的斐濟印度方言(Fiji-Hindi),跟印度用的印度語是不一樣的。 實用斐濟語 Say It In Fijian譯名(地名)譯名(人物)譯名(文物)譯名(公司組織)斐英 英斐雙向字典(Fijian-English, English Fijian Dictionary)節慶Festivals“走火”是在斐濟文化中心最受人歡迎的一個表演項目。在瀕臨大海的草地上,一堆篝火正在熊熊燃燒,斐濟武士們向火中添加成塊的大木頭,火借風勢,燒得更旺了。在正燃燒的木炭上,鋪著一層大如鵝蛋的卵石,底下的火苗從石頭的間隙直往上竄,不一會兒,石頭就被烤得微微發白。這時,一隊武士排著隊輪番上陣,赤著雙腳在滾燙的石頭上跳起了土風舞。他們一會兒口中念念有詞,像在祈禱祝福,一會兒又手舞足蹈,高叫“烏拉”,顯示勇氣和力量。他們在火中行走如履平地,不損分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