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目前,北區、西區和中區都生產大米,不過生產主要在北區,其次是中區。這是因為德勒凱地Dreketi和那弗阿Navua己有的灌溉和碾米設施。1986年,斐濟在大米方面75%可以自給,但生產開始急劇下降。到今天,斐濟需要的85%的大米要靠從國外進口,價值3000萬元。大米工業生產的下降是鼓勵進口大米的放寬管制的政策的結果。
自1984年以來,大米生產有顯著的增長。環境方面的決定性因素,特別是水的存在以及政府在主要水稻種植地區解決了大米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排水問題。另外,發放大米高產品種、投入補助以及在水稻種植地區的土地改良,都是促使大米生產增長的原因。然而,中止對農場投入提供津貼和從灌溉工程中撤走機器,又迫使農民大幅度減少生產。大多數稻農甚至放棄了水稻種植轉而改種其他作物。結果,使得水稻種植停留在自身食用的水準上。
大米的重要性
大米是發展中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它是世界上數以千萬計的人們的主食,提供了4/5以上的食物。大部分國家的人均大米年消費量達到100公斤。這是第二種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消費量的一倍。在斐濟,估計人均大米年消費量為62公斤,但如果對麵粉和根莖作物的消費量減少,這個數字還會大一些。
生產
大米
|
單位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生產
|
噸
|
12,239
|
19,071
|
12,851
|
15,504
|
14,161
|
15,185
|
12,732
|
平均出場價
|
元/公斤
|
0.47
|
0.34
|
0.34
|
0.34
|
0.40
|
0.50
|
0.50
|
產值
|
百萬元
|
5.7
|
6.5
|
4.4
|
5.3
|
5.6
|
7.6
|
7.2
|
稻農
|
人數
|
7,140
|
7,140
|
7,140
|
5,098
|
5,098
|
6,707
|
5103
|
進口
|
|
|
|
|
|
|
|
|
數量
|
噸
|
38619
|
28522
|
27495
|
33955
|
36107
|
37500
|
25,739
|
價值
|
百萬元
|
16.2
|
19.2
|
18.7
|
19.0
|
22.3
|
21.9
|
24.2
|
制約因素(contraints)
生產成本高
進口大米價格較低
水稻耕作缺乏合適的機器
土地租賃到期
水稻種植地區因為人口流向城市而缺少勞力; 由於利潤低而缺乏對種植水稻的興趣
由於其他作物收益較高而使稻農轉種。
銷售
雷瓦大米有限公司Rewa Rice Ltd和長榮大米有限公司Evergreen Rice Ltd是當地生產大米的主要購買者。除此以外,還有其他一些當地碾米廠碾傳統的品種。
濕度為14.5%的稻穀目前每噸價格為350元。位於瓦努阿島的雷瓦大米有限 公司給每噸傳統品種的稻穀付500元,因為對這些品種的需求量大,消費者也喜歡這些品種。每公斤碾好的米在當地市場的價格在一元到一元一毛之間。國內生產受當地碾米廠所碾的傳統品種支配。這些大米品種的款皮符合本地牲畜飲料的要求。
將來的方向
·
找到現存的可供生產的地區,以恢複生產。
·
找到並把大米生產擴大到其他有潛力的地區。
·
改造中區和北區現有的水稻灌溉基礎設施。
·
恢復對農業投入的價格補貼。
·
引進新的收割技術,減少收割後的損失。
·
提供高產品種的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