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Introduction融合所有斐濟的最好大地島(Vanua Levu),斐濟第二本島,融合所有斐濟最好的斐濟人、事、物特質,也是斐濟的縮影,展現了所有斐濟特有的魅力、趣味及獨特。例如:熱誠好客的居民、產砂糖的蔗田、斐濟松(Fiji Pine)、難以置信的雨林、搖曳的椰林、椰乾,許許許多的沙灘、海灣,加上全世界最長、也是第三大的大堡礁。 檀香島Sandalwood Island1643年,亞伯塔斯曼(Abel Tasman)發現了這座後來被稱之為檀香島(Sandalwood Island)的大地島(Vanua Levu)。不過當時他只路過,並未登陸。 1789年5月6日,布萊艦長(Captain Bligh)及其船員在被叛軍趕下邦提號(HMS MV Bounty),乘著救生艇向托富阿(Tofua)、帝汶(Timor)逃命時,也曾航經大地島(Vanua Levu)的南方。 就像當時斐濟的其他島嶼一樣,大地島當時也住滿了各式各樣的歐洲人,從水手、到澳洲來的逃犯,不一而足。 檀香貿易商湧進了布瓦灣(Bua Bay)。可惜的是,在蓬勃發展多年之後,因過度開採而逐漸沒落了。 椰子產業沒落, 糖業接棒隨後年間,椰子產業繁榮了起
![]() 大地島(Vanua Levu) 蔗糖產業至今仍然持續著,同時觀光業也逐漸開展,為喜愛大自然的旅客,增添許多遊程的好去 小典故:拉比島Rabi1855年,在圖依凱高(Tui Cakau)的請求之下,一支東加軍隊(Tongan)在拉比島(Rabi)上攻克了斐濟的反叛勢力並得到勝利。幾年後,那座島便賣給了歐洲人以及澳大利亞人,做為營椰子園。 1940年,英國政府開始尋找一處,可供安置那些原本住在吉爾特島(Gilbert)上,因採礦業破壞了家園的居民。一開始考慮瓦卡雅島(Wakaya),卻因爆發二戰,而作罷!後來經過深思熟慮,英國政府選擇了拉比島(Rabi),並從邦那邦基金(Banaban Provident Fund)下的磷肥專利權利金(phosphate royalties),撥了25,000鎊的來購買。 結果1945年12月,在二次大戰存活的邦那邦人(Banabans)被遷移到拉比島(Rabi),而成為了斐濟公民,直到今日。 小典故:斐濟冠鬣蜥Crested Iguana1979年,在大地島(Vanua Levu)的西邊外海,一處雅土阿塔布(Yaduatabu)的無人島發現了一個新品種的蜥蜴,叫做斐濟冠鬣蜥(學名Crested Iguana) 這些鬣蜥蜴看起來與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的蜥蜴相似,推測這些蜥蜴可能千年前就已經透過植物漂流來到斐濟。 某個時期,殖民地的野生山曾經威脅牠們的生存,不過在斐濟國家信託組織(National Trust For Fiji)接手之後,由斐濟陽都瓦村(Yadua)來的榮譽監護人,在此設立了鬣蜥蜴的避護所(收容中心),目標在排除山羊的威脅,讓蜥蜴得以生存繁衍。 薩武薩武Savusavu薩武薩武最初是檀香、海參和椰肉交易中心。薩武薩武灣最深處的巴拉加灣至今仍是椰肉加工重鎮。仍然可以看得到整修後晾椰肉的椰肉棚。 出了薩武薩武(Savusavu)的小機場後,會發現自己被混雜在許許多多有著不同計畫的人當中,包括有些想長期居留的、背包族、當地人、一些嬉皮士,還有少數的商人。 薩武薩武(Savusavu)是個可愛小鎮,隔著薩武薩武灣(Savusavu Bay)與納威島(Nawi)相望。從小鎮向著平靜無染的海灣望去,景觀可說是一流的,是個遊艇的天堂;因此經常有遊艇到此停泊,逗留幾天,甚至幾年。 這裡的遊艇都是比較特別的類型,去椰乾倉庫 (Copra Shed)遊艇俱樂部,找他們喝上一杯的話,會聽到許多趣聞,而且會發現他們是很好相處的一群。 薩武薩武周圍有許多的度假村,這些地方都也是鎮上到美麗沙灘的唯一的路徑。 在小鎮中央的主要街區市場裡頭,有著許多印度人和中國人的商店。而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名為威圖碼頭(Waitui Marina)的遊艇中心,此中心由潛水業的名人,科力卡斯威爾(Curly Carswell)所營運,他是斐濟進口潛水增壓艙的第一人。 此處有溫泉,就在溫泉旅館(Hot Spring Hotel)的後方,當然也有其他許多種類的住宿選擇,如旅館、民宿、小客棧及度假村。 當地餐廳也提供了許多好的食物選擇,從一般的印度咖哩、比薩、龍蝦、中國菜到斐濟當地菜色一應俱全。 此地也是知名黑珍珠的養殖場。 在薩武薩武Savusavu必做之事此處西北方約40公里處,有一處瓦沙力自然保護區(Waisali Nature Reserve),於1991年由斐濟國家信託組織(National Trust For Fiji)所創。它有大約116公頃的未開發熱帶雨林,許多原生樹如dakua、yaka以及kuasi。另外幾條山徑通往山頂,山頂上的景色非常壯觀。 此區域最熱門的活動不外乎潛水、加上和釣魚消遣了! 在南美那拉拉島(Namenalala)上,渡假村提供南美那堡礁(Namena Barrier Reef)潛水的行程,讓你悠遊在帝王蚌(Giant Clam)及種類繁多的遠洋魚類之間。 豪客司比爾(Hawkesbill)是海龜在離開斐濟前,最後一處產卵的地方。每年11月到3月期間,都會看到海龜爬到沙灘上產卵的景象。 這裡還擁有了世界上是最好的的軟珊瑚礁,當然,你也不可以錯過賞鳥跟潛水的活動喔! 沿著布塔灣(Buca Bay),順著木槿公路(Hibiscus Highway)從薩武薩武到南圖霧(Natuvu)時,途經舊殖民風格的建築。這一路有許多渡假村,不用猶豫,每間渡假村都頗值得造訪。 奇歐島(Kioa),靠近大地島(Vanua Levu),在1853年,從圖依凱高(Tui Cakau)手中賣出做為椰子園;後來則由愛麗斯島民公司(Ellice Islanders)接手經營。 藍巴沙Labasa藍巴沙(Labasa)是大地島(Vanua Levu)的首府,位在藍巴沙河彎,距離三條河形成的河口三角州約6.5公里處。 機場離鎮東南5公里。主要港口馬諾港(Malau),離鎮上約11公里,主要是蔗糖運輸。 藍巴沙(Labasa)是一個不同於薩武薩武(Savusavu)的世外桃源。甘蔗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世代都有非常多的甘蔗種植者居住在藍巴沙(Labasa)。 來到這區的遊客類型,跟一般大不相同。他們通常是自然主義者,潛水者、冒險者或是嚮往著可以遠離忙碌、吵鬧生活的人。 如果你是搭渡輪來的,你會停靠在南播瓦魯(Nabouwalu),此處是政府公署所在想。此處有一小賓館供住宿,附近有三間小的雜貨店。另外,還有政府休憩所(Government Resthouse),但因為房間實在有限,請務必預先訂房。 由此處,開車開個141公里,便可到達薩武薩武(Savusavu);如果繼續向前走,那麼你將會看到凱西山金礦(Mt Kasi Goldmine)。然後,下一站便是藍巴沙(Labasa)。途中,會經過傳統村落、甘蔗田及稻田。以前這裡,檀香木貿易非常蓬勃,但自從其他產地興起後,這裡的貿易就中斷了。 藍巴沙(Labasa)是一個製糖城鎮,並且有自己的工廠及運作方式;多年下來,此區製糖產量已漸漸減少,主要是因租約到期,導致蔗農失去土地與世代相傳的產業。 藍巴沙(Labasa)的夜生活雖然不多,但是如果你是個外向的人,還是可以簡單地找到一個好地方跟朋友吃飯喝酒。 藍巴沙糖廠(Labasa Sugar Mill)在1894年開業,到今天仍然持續滿檔運轉直。如果你是甘蔗收割季來到這裡你將會看見一台接著一台的卡車、牽引機以及火車,一直在等著卸貨。 景點及活動Attractions & Activities薩武薩武Savusavu一日遊這是一個可愛的小鎮,隔著薩武薩武灣(Savusavu Bay)與納威島(Nawi)遙遙相望。從小鎮向著平靜無染的海灣望去,景觀可說是一流的,是個遊艇的天堂;因此經常有遊艇到此停泊,逗留幾天,甚至幾年。拂曉的海豚當清晨的鬧鐘響起,你會問:真得值得嗎?一個早該就知道答案的問題,只因前晚因為參加派對玩得太晚,來不及問清楚。 這個嘛!反正已經醒了,姑且起身到沙灘上去,加入其他同行的隊員,出發去尋找那些拂曉的海豚,是否真如傳說中那樣『難以捉摸』呢? 傑杭特珍珠公司 J. Hunter Pearls![]() 辦公室位於就在薩武薩武(Savusavu)鎮的大街(Main Street)上,碼頭附近。黑珍珠養殖場則在海灣上不遠處。 創辦人傑斯汀杭特(Justin Hunter),是個活躍的社區公民,致力於保護薩武薩武海灣優越健康的養殖環境。 該公司與本地漁民合作,帶給社區很多工作機會,例如與女性團體簽約合作,幫助村民改善生活水準。該公司也同時 贊助改善村莊、提供當地學生年度獎學金。 創辦人傑斯汀(Justin)將其水產養殖的專業技能,用於珍珠養殖場的創新與經營。他目標就是養殖出擁有獨一無二色彩的斐濟珍珠,並讓該公司成為斐濟珍珠的代名詞,聞名於世。 2005年,該公司獲得了政府頒發的特殊出口商年度獎(Exporter of Year Award)的殊榮。 該公司創辦於1999年,當創辦人傑斯汀取得了海洋生物學位後,於美國的泰勒貝類水產公司(Taylor Shellfish)學習相關經驗後,便回到家鄉斐濟。傑斯汀小時候住在薩武薩武灣(Savusavu Bay)旁,之後此處也成了實踐他大膽創新的珍珠養殖、及牡蠣移植技術的地方。如今,他的創新想法獲得回報,以其生產的獨特、異於傳統色澤的珍珠,而供不應求。 傑斯汀的夢想並沒有因他養出了世界最好的珍珠而停止,他的目標是,與原住民合夥,取得企業與自然環境保護上取得完美的結合。而珍珠正是這項完美結合。因為越美的珍珠,就越需要細心、謹慎的照料,與自然、純淨的海洋條件。傑斯汀全力投入維護薩武薩武灣(Savusavu Bay)純淨無染的生態環境;在此同時,該公司持續成長,提供當地居民許多工作機會。 關於此一珍珠養殖場 傑杭特珍珠公司 (J。 Hunter Pearls)位於壯觀的薩武薩武灣(Savusavu Bay),離這個繁榮的小村落,搭船隻要約兩分鐘。 該公司提供珍珠養殖場生態之旅,每天有兩梯次:第一梯次在早上九點半,第二梯次則是下午的一點半。。集合地點在該公司辦公室,辦公室就在薩武薩武(Savusavu)鎮的大街(Main Street)另一端,碼頭附近。 行程一開始,有三十分鐘的解說,介紹珍珠養殖的歷史以及傑斯汀如何引進該養殖流程。 接下來,賓客們會被帶進玻璃船底的遊艇去參觀海底養殖場,並觀賞珍珠牡蠣的養殖方式。假使遊客有意願,也可以在養殖場浮潛觀賞。 在採收季節的時候,遊客還可以在旅程後段,觀賞到真正的珍珠移植以及採收。 無論搭船或搭飛機,前來薩武薩武鎮(Savusavu)都相當方便。若搭飛機,可以從南迪(Nadi)和首都蘇瓦(Suva)外圍的瑙梭裏機場(Nausori),搭國內線班飛機前來;若是搭船,則可選擇幾家開往大地島(Vanua Levu)的渡輪前來。 蛇廟Snake Temple在藍巴沙(Labasa)有一顆貌似眼鏡蛇的大石頭,傳說中它會不斷的成長。如此的神奇跡象,在當地居們的眼裡看裡簡直就是奇蹟,也因此建造了神蛇廟(The Snake Temple)。 鮮豔的紅、藍、黃色代表了蛇神廟的三個故事。在這間神廟裡,長滿了各式各樣鮮豔美麗的花朵,而裡頭的黑色玄武岩上還繞著華麗的花環,就像一隻眼鏡蛇泰然自若的樣子。信徒會虔誠的圍繞著眼鏡蛇岩走動三圈並點燃線香,帶著椰乾牛奶以及薑黃粉做為禮物獻給眼鏡蛇神。 在前往蛇神廟的過程,本身便是另一種體驗:沿路滿是坑洞、及車轍痕跡;但路旁處處蔗田、零零星星的山羊、牲畜及牛、還有稻田以及樹薯田(cassava);肥沃的黑土,一腳踩下去,陷到腳踝;然後光著腳丫子,晃到酋長的家,去聽那神奇的蛇廟傳說。 漂浮島Floating Island此外,還有另一個奇特現像:漂浮島(Floating Island),一個顯然無根基的小島,漂在環狀湖泊當中,是不容錯過的奇景。 「傳說,我們的祖先從三個像房子那麼大的浮游島的前往海上捕魚!約兩百多年前,在群山另一端的一個部族,沒有經過同意而將其中兩個浮游島據為己用,他們堵塞了河道只留下了最後一個浮游島給我們。因而,至今,當我們的祭司仍如此吟頌:『浮游島就會一點一點的移動,直至岸邊停下。』」” 印度走火儀式firewalking每年的六月到十月之間,在藍巴沙(Labasa) 東北方的霧尼瓦(Vunivau)的走火人廟(Firewalker’s Temple印度語稱「阿格尼美拉曼達(Agnimela Mandir)」)的,都會舉辦印度走火儀式(firewalking)。 相關業者Case Mia Paradise遊輪
|
觀光Tourism > 其他地區Other Regions >